【我思我论/黄翠妮专栏】目前许多在国立或私立大专的莘莘学子都是靠着国家高等教育基金(Perbadanan Tabung Pendidikan Tinggi Nasional,简称PTPTN)的贷款完成三年或四年的大学课程。截至2009年12月为止,国内共有55万9753名学生有资格获取该项贷学金,而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所预付的款额高达马币8亿6454万元。
1995年前首相马哈迪宣布,期望马来西亚在2020年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朝向全面的发展,因此政府扩大高等教育的框架,积极推动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,加上种种政策的护航,包括放宽设立私立高等学府的条件,推广双联课程以致我国的私立大专如雨后春笋般林立。
根据《第六马来西亚计划》,政府所公布的数字显示,在1985年政府要承担一名大学生的常年开销高达马币1万5068元,而根据马来亚大学教育系其中一名讲师所做的调查显示,1991年马来西亚政府用于津贴每一名大学生的全年经费如下:
政府减少教育津贴
不过自1996年起,政府宣布国立大学将逐步走向企业化后,在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不再享受高额的政府津贴,而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于1997年成立,符合资格的国立或私立大专的学生皆能够申请,并在毕业后偿还并承担1%的债务。与其说是为了向经费不足的大学生提供贷学金,以协助有需要的学生进入大学的门槛,不如说这是政府减少对教育津贴的开始,并为教育私有和私营化铺路。
此外,政府于1997 年通过了《私立教育法》,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.目前在马来西亚有20所大学以及627间高等学府, 而私立教育机构每年招收的学生有几十万名。私立学府的学费不菲,打个比方说,在私立大专选读医学系需要承担约马币40万的学费,而心理学以及护理学系的学费则约马币5万元。这些由企业家创办的高等学府,设想周到,也为缺乏经济能力的学生提供助学金。因此,不管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的学生,在毕业后必然就成了偿还债务的奴隶。
大专所提供的辅助计划普遍上有三个情况。第一、学生必须履行合约,即毕业后在一定期限内到特定公司上班;第二、学生毕业后所欠债务,若超过指定金额,他们将列入破产黑名单,而破产者的某些财务将遭冻结;第三,不用还任何一分钱,因为学生在求学期间已间接的为企业家谋取利益。他们的论文、研究报告等,已被该学府申请版权、专利。从种种的合约条件来看,最终获益的还是典当教育为基本权利,把教育视为赚钱工具的资本家。
从政府逐步私营化高等教育来看,政府已经把学生视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,因此学生和家长必须自己承担起这笔高等教育的费用,这样一来政府就能名正言顺地削减高等教育的经费,同时学费也会因此而大大地提升。在被认为是惠及朋党以及资本在的《第十马来西亚计划》中,被选上的公立大学将被私营化并与私营大专合并,学费也随之增加,预计每个学生的学费将从平均马币1万元增至5万元。
这样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出身贫穷或是少数种族家庭的学生。在高等教育私营化趋势中,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更可能入大学,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入大学的可能性则下降,他们要更多地依赖贷学金上大学,但是偿还巨额贷金的重负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望而却步。
以奉行教育私营化的美国为例,1976 至1986 期间,不仅黑人入学率下降了,而且出身贫困家庭的其他人,包括白人在内。这剥夺了有能力继续升学者的教育权利,更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款中,所提倡的“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”的原则。这与,印裔大多以处在贫穷线上以及拥有许多被边缘化原住民的马来西亚,情况相符。
削减人民基本需求预算
不管是国家教育基金局还是私人机构所提供的贷学金,虽说是协助经济能力的学生,更多的时候贷学金是为中产阶级服务而已,更是政府合理化教育私营化的方式。若追溯到国外高等教育公有化的时代,无论是决策者到经济学家、教育学家和普通公民都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国家和社会,因此政府肯拿出巨额支持扩大高等教育,纳税人也肯慷慨解囊支持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。
然而,从首相纳吉在《第十马来西亚计划》中,政府不增加高收入公司和纳税人的税收反而通过削减汽油、白糖、煤气和盐津贴来面对2019年国家破产危机来看。由此可见政府所实施的经济政策,一直都在维护朋党利益,以致国家无法通过征收公司以及高收入者的税收,来补贴人民的基本需求,包括教育津贴,以致我国的莘莘学子必须背负巨额的教育贷款。
国家教育基金局预计在2013年透过内陆税收局透过强制扣薪,让拖欠者偿还贷款,虽然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”,可是若我国的教育政策不是奉行资本主义,我国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朋党,我们或许不会一毕业就成为巨额债务的背负者。
资料参考:
理科大学前进阵线《大学商业化和危机》
【刊登于《独立新闻在线》】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